宝山统战网
   
   首页 > 人物风采
 
 
回家过年之山东篇
点击数:   来源:  时间: 2014-02-14 08:46:00
 

农工党业大支部  吴清峰

 

山东的年来的特别早,进入腊月中旬就是过年的节奏了。从鲁南到胶东,年味一样,年俗则多有不同,这反映了齐鲁大地上鲁文化和齐文化的些许差别。我家在临沂,沂蒙山区,属于鲁南,既是革命老区,也是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这里走出过孔子问学的郯子,也出过曾子、荀子等儒家先贤,既出过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,也出过大书法家王羲之。我岳父家住威海,属于胶东,是山东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之一,也是齐文化圈的主要组成部分,这里民风淳厚,迄今仍是夜不闭户。结婚后,我经常在两地过年,深深体会到两地年俗的不同,现将两地年俗的差异写出来,以飨读者。

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在鲁南,家家户户要“辞灶”,即是让辛苦了一年的灶王老爷回天庭“述职”,也算是放假吧!等到除夕早上再接回来,称为“接灶”。算算也有七天的假期,跟我们春节放假时间差不多!!晚上,家里把用高粱秸扎好的小马(称为“灶马”)在主灶台边烧了,并念念有词,也不过是说一些灶王老爷辛苦了、回天庭多多美言一类的话。等到除夕的早上,在门口烧上一堆麦秸,放上一挂炮竹,就等于将灶王老爷接回来了,灶王老爷的坐骑——灶马,便成了“金马驹”,因此,为了让“金马驹”留在自己家中,要在自家门口放上一段长木棍。从这一点来说,鲁南的“接灶”有点像南方的“迎财神”。而在胶东则没有“辞灶”和“接灶”的风俗,也没有“迎财神”的风俗。而在北方和中西部如关中一带比较流行的“破五”风俗,在鲁南和胶东一带并不存在。

贴春联是全国过春节的风俗,但在鲁南,贴春联的讲究则比较多,如家族中有长辈去世了,家中三年内则不能贴春联,以示哀悼。如果家中可以贴春联,程序则比较繁琐:门上除了贴上下联和横批之外,横梁上还要自右至左贴上红、绿、黄、粉红和蓝五色的剪贴画,煞是好看;正对门的墙上或者树上要贴“出门见喜”等条幅;床头要贴“身体安康”或“身体健康”的条幅;如果家中养家畜,还要贴“槽头兴旺”、“六畜兴旺”或者“六畜满圈”等条幅;而各种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都要贴上“福”字或者“出入平安”条幅。当然,机动车一旦贴了条幅之后,就不能再使用了,如果要使用的话,第一次使用前要先放一挂炮竹。在胶东,贴春联则没有鲁南那么多讲究。

春节祭祖则是鲁南过春节的一件大事,祭祖一般放在除夕的下午。除夕下午,家中包好纯素的饺子,将没有开启的酒,没有食用过的苹果、花生等整理好后,男人们带上祭品、纸钱和炮竹到祖林祭祖。女人们是不能参加祭祖活动的,这也算是封建礼教的残余吧!摆上祭品、焚烧纸钱、放过炮竹之后,男人们便向先人们行叩拜大礼。在胶东,祭祖一般不放在春节期间,但元宵节要给先人“送灯”。传统上,灯是用萝卜做的,“送灯”要等到太阳落山之后。但现在,一般用白色蜡烛代替了“萝卜灯”,“送灯”的时间也提前了,日头偏西,就有人陆续“送灯”了。

年夜饭是春节中最重要的一顿饭,也是全家团圆的一顿饭。在胶东,年夜饭是放在除夕当天的中午。正月初一是新年,大家开始互相拜年,长辈给小辈压岁钱。这几年,大家手里都有钱了,孩子们过个年少说也要收个上千块的压岁钱,多的则会收到上万块钱。在鲁南,早上起床之后,洗漱完毕,摆好几案,放上祭品,开始“敬天”。“敬天”毕,儿女要给父母磕头,祝父母新年快乐,健康长寿。给父母磕头后,吃点纯素的饺子,喝点枣茶,便出门去挨家挨户给本家族中的长辈们磕头。过午,要到河边(桥边)、路边、土地庙等村庄一些主要地方烧一些纸钱,敬“河神”、“路神”、“土地老爷”等诸路神仙,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。在胶东,春节当天并不“敬天”,小辈给长辈拜年也不磕头,只说“新年好”、“过年好”之类的祝福词,但小辈到长辈家拜年要带礼物。无论是鲁南还是胶东,按照传统风俗,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,但是,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,有的又在很远的地方上班,再加上过年放假时间短,婆家娘家来回跑也来不及,因此,很多人都是轮着在婆家娘家过年,以解老人们年节时孤寂的心情。

 

宝山统战网
主办单位:中共上海市宝山区统战部 ·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密山路5号 ·邮编:201999 ·电话:56575798